人到 40,身体机能逐渐变化,癌症风险也悄然攀升。相关医学研究表明,40 岁尤其是 45 岁以上人群,无论男女,都迎来了 “癌症高发期”。在众多癌症筛查手段中,肠镜检查至关重要,而食管癌、胃癌高危人群,胃镜筛查更是不可或缺。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,是提早揪出癌症隐患、保障健康的关键。
一、肠镜:肠道健康的 “侦察兵”
(一)肠镜是什么?
肠镜检查就像给肠道安排了一位 “贴身侦探”。通过肛门插入一根带着 “摄像头” 的软管,医生得以 360° 无死角查看整个大肠的情况。这根神奇的软管内部还设有操作器械通道,不仅能精准钳取组织做病理检查,遇到小病变,还能直接切除,及时将健康隐患扼杀在摇篮里。
(二)为什么要做肠镜?
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,肠镜堪称 “头号功臣”。约 95% 的肠癌,竟是由结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。从良性息肉发展成恶性肿瘤,通常要历经 15 - 20 年的漫长过程。要是能在早期借助肠镜发现并切除息肉,患者的治愈率能高达 90% 以上。而且,肠镜检查优势多多,发现息肉或小肿瘤,当场就能切除或取活检,方便又高效。大量研究显示,肠镜筛查的敏感性超 90%,是肠道健康的 “忠诚卫士”。
(三)哪些人需要做肠镜?
1.?家族遗传风险者:结肠癌的发病,遗传因素占比不低。要是一级亲属(父母、兄弟、姐妹)中有结肠癌患者,这类人群得赶紧安排肠镜检查,排查潜在风险。
2.?50 岁 + 无症状人群:年龄渐长,肠道容易出现慢性炎症,息肉发病率也跟着水涨船高。即便毫无症状,40 岁就可以考虑做肠镜,50 岁更是强烈推荐,防患于未然。
3.?不良饮食习惯者:长期奉行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糖、低纤维、少维生素的饮食习惯,患上结肠癌、肠息肉的风险会大幅增加,这类人群别犹豫,肠镜筛查必不可少。
4.?胆道或胆囊问题人群:研究发现,胆囊切除会拉高结直肠癌患病几率;慢性胆囊炎、胆囊息肉、胆结石等胆道疾病患者,由于胆汁酸排泄异常,同样面临更高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,肠镜检查很有必要。
5.?炎症性肠病患者:炎症性肠病病因不明,患者长期被腹痛、腹泻、黏液血便等症状困扰,结直肠癌发病率远超常人,必须及时接受肠镜检查。哪怕是日常常见的肠道微炎症,长期积累也会增加患癌风险。
6.?排便习惯改变者:要是毫无缘由地出现长时间排便习惯(大便形状、频率)改变,特别是黏液血便、大便有凹槽,赶紧去做肠镜。黏液血便和痔疮便后滴血不同,前者便血混合,处理痔疮前务必先做肠镜或大便潜血检查。
(四)做肠镜痛不痛?
肠镜分为普通肠镜和麻醉肠镜。普通肠镜检查时,九成的人会感觉像拉肚子般难受,这种痛苦一般持续 2 分钟左右,不过检查过程中患者能通过显示屏看到操作情况。麻醉肠镜则采用镇静镇痛方式,适合太瘦、做过腹部手术、便秘的人群,睡一觉检查就结束了,基本没什么痛苦。
(五)肠镜发现异常怎么办?
要是肠镜下发现息肉,医生可能当场就切除了;要是息肉较大或发现肿瘤等可疑病变,医生会取部分或全部病变组织做活检。病理科 3 - 5 个工作日就能出报告,明确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,是癌还是癌前病变。
二、胃镜:上消化道的 “健康守护者”
(一)胃镜是什么?
胃镜检查像是给上消化道请了一位 “专业体检师”,通过纤维软管深入食道、胃腔、十二指肠,医生能直观观察、诊断和治疗。同时,还能利用胃镜上的小孔,用微型钳子钳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活检,确定病变性质。
(二)为什么要做胃镜?
据中国胃肠病调查报告,我国胃癌患者占全球 40%,每年肠癌确诊人数超 40 万,胃肠道癌症占中国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 45%。定期做胃镜检查十分必要,它是发现消化道肿瘤及早期癌前病变简便、安全又有效的方法。
(三)哪些人需要做胃镜?
1.?食管癌高危人群
1.?符合条件:年龄超 40 岁;来自食管癌高发区;有上消化道症状;有食管癌家族史;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;有吸烟、过度饮酒、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高危因素。
2.?筛查建议:先做普通内镜检查,再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精查。内镜无异常就定期随访;发现可疑病灶,立即活检病理,按结果制定后续方案。
2.?胃癌高危人群
1.?符合条件:胃癌高发地区人群;Hp 感染者;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等胃的癌前疾病;胃癌患者一级亲属;有高盐、腌制饮食、吸烟、过度饮酒等风险因素。
2.?筛查建议:可直接胃镜筛查,也能用血清胃蛋白酶原(PG)检测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初筛,筛出高风险人群再做胃镜。发现可疑病灶就活检,根据结果安排随访复查和处理。
(四)胃镜痛不痛?
普通胃镜检查时,患者会有恶心感,通过咽喉部时尤为明显,部分人还会剧烈恶心、呕吐。现在无痛胃镜已普及,麻醉状态下做胃镜,患者睡一觉就能完成检查,毫无痛苦。
(五)这些病理结果有癌变风险!
胃镜检查发现可疑异常,会取组织或切除息肉做病理活检。下面这些病理诊断结果得警惕:
1.?慢性萎缩性胃炎:胃不只是浅表发炎,深层分泌胃液的腺体被破坏甚至消失,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癌变风险。
2.?肠上皮化生:胃损伤修复时,长出类似小肠、大肠的细胞,异常细胞范围越广,癌变风险越高。
3.?上皮内瘤变 / 异型增生:属于 “癌前病变”,细胞结构已变异,发展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,离癌仅一步之遥。
4.?腺瘤性息肉:胃息肉中存在癌变风险的类型,分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、混合腺瘤,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最高。
?
若已经发展成胃癌,病理诊断会明确写出是哪种 “癌”。
?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情况务必以医生的专业解读和建议为准。
来源:广州卫健委、CCTV 健康之路、中国医学论坛报、肿瘤专科医生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众号
版权: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立即删除
?